2015年11月7日,首届中国(深圳)金融管理论坛圆满结束。其中莅临现场的5位嘉宾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一样的学术背景,五篇演讲更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当下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
魏达志,1977年考入上海复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校长顾问蔡尚思教授学术助手;1988年留学澳大利亚,1993年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在深圳大学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指导专家。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科技经济、艺术经济、城市与区域经济。在全国各地CSSCI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领衔各类产业规划与研究项目数十项,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学术论文与政府决策咨询奖。
以下为精彩还原之四
从深港合作看前海建设全球性金融中心的使命担当
我最近在一个外省银行业培训班上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中国正在发展当中,如果说我们只选一个问题,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我听到很多不同的回答。在我的心目当中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由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迈进,换言之就是我们要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伟大中华复兴的梦想,这是中国最大的命题,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预测去年的世界经济前十强的国家总量做了一个分析,这个总量排序美国第一名,17.4万亿美元,中国第二名,10.4万亿美元,日本第三名4.8万亿美元,德国第四名3.8万亿美元,依次法国2.9万亿,英国2.8亿,巴西2.2万亿,俄罗斯2.13万亿,意大利2.13万亿,印度2.05万亿,大概是这么一个排序,这个排序当中我计算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第一个数据就是中国从2012年到2014年经济总量占美国比重发生的变化,中国的总量占美国的比重在2012年的时候他达到了46.6%,到2014年的时候这个数据上升到59.7%,换言之三年上升了13.1个百分点,这个速度非常厉害了,中国在美国的总量比重三年提高了13.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日本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在2012年的时候他比我们的比重是80.4%,但是三年之后这个比重下降到了46.1%,掉的非常快,三年掉了33.3个百分点,就是比三个连续的跌停板还要惨,因为跌停板也跌不到11.1,日本既然连续三年平均下跌了这么多。我想在美国和日本这些强国强权的这些领导者当中,越是智慧的人晚上越是睡不着,因为中国崛起的太快了,所以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城市也好,深港合作也好,你要打造什么中心也好,其实它考虑的就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支撑中国由大国向强国的崛起,比如说深圳市,我不知道深圳市民对深圳市了解有多少,比如说深圳去年的总量是1.6万亿,我们按照2014年的平均汇率把它换算成美元大约是2600亿左右,这样的一个数据,如果我们把它放到全球前一百强的国家当中去排序,我们会排出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大概能够排到全球第44位,仅次于第43位的芬兰,大家知道芬兰是一个创新型国家,芬兰的人均图书,图书藏有量全球第一,芬兰很多的高新技术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深圳的总量跟一个国家比仅次于它,我们超过了哈萨克斯坦,超过了阿尔及利亚,超过了乌克兰,超过了新西兰等等,大家知道菲律宾人口一个亿,经济总量跟深圳差不多,习总书记最近刚刚访问了越南,人口八千万,他的总量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二甚至不到。深圳这个城市我们说他在总量上富可敌国应该没有问题,深圳的人均GDP去年是2.4万美元,深圳的人均GDP前年超过台湾,去年紧追韩国和沙特阿拉伯,深圳其实还有一个更漂亮的数据,就是深圳每平方公里的地均产出,许勤市长的工作报告告诉大家深圳每平方公里淡出是8个多亿,超过八个亿,如果把这个数据和北上广深去比一下,会比出什么概念来呢?我们的地均产出是上海的2.16倍,是广州的6.3倍,是北京的6.2倍,因为我们的土地面积仅仅是北京16000多平方公里的11.9%,我们是广州七千多平方公里的26%,我们是上海六千多平方公里的30%,所以深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下被迫走出了一条经济集约发展的这么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正是深圳在一个资源极度的困乏空间极度狭小的一个状态之下被逼出来的,有很多传闻说深圳要这样深圳要那样,其实在我看来深圳自己的任何的再充分的理由都不足以成为这样或者那样,深圳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你在支撑大国向强国转型的过程当中你所做出的贡献,你的任何贡献都是理由。
马兴瑞书记来了以后提出两区三市的战略定位,这个战略定位完全是体现全球视野和全球立场,完全是对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支撑,并且马兴瑞在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还提出了深圳未来五年达到2.6万亿的经济总量的目标,我用2014年深圳GDP总量为基数,我计算了一下,深圳按照2.6万亿的目标,以去年为基数,大概用半年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广州和香港的水平,我们用两年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新加坡当时的总量水平,我们用三年可以达到北京当时的水平,我们用四年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上海当时的水平,我们用五年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旧金山当时的水平。我可以更坦率地说,如果北京上海打一下磕睡,深圳就上去了,这种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这种创新创业推导的模式,深圳的产业结构目前全国最好,所有的结构全国最好,经济形态全国最好,如果说制度大于技术,我们可以说结构优于数量,未来的深圳和香港一道去支撑新的全球性的中心我个人认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