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学都

吕学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工学博士。从事气候变化科学和政策研究及谈判工作,重点是碳减排交易机制、低碳经济、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等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联合实验室主任,联合国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委员、副主席,科学技术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经济理事会理事等。
《亚洲开发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和案例》

吕学都先生,一位跨界都能“玩”得很好的学者,虽然主要从事气候方面的工作,但对于新兴绿色金融的研究却很深入,今天为大家带来他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权威解读。


吕学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工学博士。从事气候变化科学和政策研究及谈判工作,重点是碳减排交易机制、低碳经济、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等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联合实验室主任,联合国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委员、副主席,科学技术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经济理事会理事等。


吕学都:各位领导、专家,首先感谢会议的主办单位邀请我来跟大家分享金融知识,刚才听到欧阳辉教授讲课学到很多东西,我在这个地方将带领大家进入另外一个领域——绿色金融,刚才主持人也简单介绍了一下,我本人并不是搞金融的,其实我是做气候变化的,今天我就跨界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兴起的绿色金融,首先分享昨天(11月04日)新闻联播的两条信息,昨天是特殊的日子,一是去年达成的一个协定《巴黎协定》于11月4日正式生效,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表示祝贺。


同时新闻联播还有另外一条信息,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在五年里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方案,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决策。我这里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谈谈绿色金融的现状、亚洲开发银行对气候金融做的一些工作、谈谈自己的观察以及对绿色金融发展的观察。


在近几年,绿色金融应该是新兴的领域,怎么样定义绿色金融?一般概念就是把这些金融用来支持绿色的产业。这里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金融机构本身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另外一部分就是说用产品金融手段去支持绿色产业,大家马上想到的绿色产业就是环境保护,还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绿色金融里面要增加很多其他手段控制的,包括第三方监督和评估,这里面无形中增加很多成本,如何解决绿色金融的收益问题,是很大的挑战。谈到绿色金融,有几个要谈到的,绿色金融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和部分商业银行退出了赤道原则,这个是奠基性的原则,银行机构对它所支持的企业要进行在社会环境方面的分类,分成ABC几大类,按照风险的高低,A类是比较高的,对环境风险很高的金融机构必须要求其采取应对措施来解决风险,而且企业要对全社会披露信息,这也是银行自愿采用的原则,叫赤道原则,这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东西。


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首个气候相关债劵,2013年国际金融公司开发了绿色债劵,所以绿色金融正在逐渐被人所关注。2015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公布了《绿色债劵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于发债、收益、收益的管理、企业披露资本的信息等等,这些是比较重要的,到今年,绿色金融应该是有一个递增式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里面,基本上大体同步,兴业银行于2008年引入了赤道原则,2012年应用于项目,在法规上面,环保部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等指导文件,2016年8月31日国家也发出了一些文件。绿色债劵金融是井喷式的发展,全球有上千亿的债劵,中国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这里面做一个引子,从2006年和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国内首个绿色融资商品,到2015年整个为企业融资超过了8000亿,今年1月份兴业银行首期发行绿色金融债100亿元。


我觉得讲到绿色金融发展,今年确实也是特别重要的一年,国内有一个绿色金融的专家小组,主要为二十国集团提交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所以专门出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对于绿色金融的缘由都提出了详细的报告,这里面有两个问题讲的比较详细,一个是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怎么样构建体系,最大的挑战在什么地方,大家可以好好看一下,整个杭州峰会专门做了一个议题,入了几个公报里面去,确实会推动整个绿色金融在全球的发展。


下面就第二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亚洲开发银行在这方面做的工作,现在该银行已经成立50周年,因为我们在参加很多会议的时候,一说亚洲开发银行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67家成员中有48个是在亚太地区的,还有其他是区域外的成员,中国大陆是其中的第三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日本,第二大股东是美国,亚洲开发银行用的绿色金融不是特别多,我们主要用气候金融,我们对气候金融有自己的定义,它是指那些用来产生温室气体减排的那一部分,还有那些能够支持适应气候变化的,比如一个项目,用500万美元减排,我们把500万美元算成绿色金融,其他的就不算,我们有自己非常严格的定义。


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专门开发了气候金融指导手册,怎么算钱,我们是有特别严格定义的,所以气候金融数据是比较靠谱的。


亚洲开发银行2015年发了5亿美元绿色债劵,今年2月份发行了气候债劵, 8月份发了13亿美元的气候债劵。亚行作为机构管理的,比如气候基金加起来大概管了16亿美元基金。对于我们内部管理的其他基金,这笔钱是私募基金,这个基金主要投向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和印尼。


那么,绿色金融里面到底存在那些问题?我个人看,现在发展很迅猛,但是是一笔糊涂帐。


你看现在的投资项目,大部分项目都会或多或少保护环境效果,能够实现资源节约的效果,温室气体效果,现在怎么样算是或者不是,算多少,是一笔糊涂帐,我觉得现在引起了整个社会对这方面的关注,总的方向是好的方向,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觉得需要我们尤其是在决策人员立法合作方面是要获得很多的重视的。


我觉得从定义、监管、法律目前确实还是很大的问题,绿色金融通常风险率也比较高,而且收益周期也比较长,需要第三方监督鉴查。现在很多是政府补贴,政府补贴通过减免税收,面对越来越大的政府补贴,政府不可能维系了,现在太阳能补贴不可能完全到位。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的绿色项目产生了外部效益,是公共产品,企业并没有得到实体的回报,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国家就不可能正常往下走。我建议在小范围里面用立法对项目产生的公共效力确权,通过确权可以转让可以交易可以货币化,这样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政府补贴的问题。我觉得交易在这方面比较容易操作的,为什么讲到国务院发布温室气体排放政策行动,是非常好的实验平台。这里面通过立法确定项目产生的碳减量,从环保来说难度比较大,但是这个是比较容易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家没有任何政策法规规定,最大的风险是这些说没有用就没有用了。国家一旦立法,我们很多社会资本就不会一味去炒房子了,可以去炒碳了,所以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是真正实现碳金融或者绿色金融特别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所有国家的碳交易是建在沙漠上的大厦,是很不稳固的。我就汇报到这里,第一绿色金融在全球的发展可以说发展很迅猛,深圳能不能率先做起?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基础不牢。为了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的发展,法律立法方面可以做一些工作。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